视频 | 挖田、种地瓜、打糍粑……乡村小村“开学第一课”真快乐_中国公益资讯网
自定内容
视频 | 挖田、种地瓜、打糍粑……乡村小村“开学第一课”真快乐
编辑:小益   发布于:2023年9月01日    文字:【】【】【

你知道乡村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是啥样吗?

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南部的山巅上,常乐小学只有6名教师、51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80%。

9月1日开学这天,走进学校,一张张自信快乐的笑脸,深深感染着记者。

同学们在菜园上劳动课。

学种田

孩子们直呼“太好玩”

“老师,地瓜不是长在地上的吗?为什么要搭架子。”

开学第一课,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学校的种植园里。

四年级男生周浩轩一边给地瓜藤搭架,一边向班主任夏国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孩子虽是农村孩子,但现在也很难有下地干活的机会了。我们学校在素质教育板块增设习劳课,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夏国梅对记者讲。

开始拔菜了。孩子们动作熟练,不一会儿就将一小块菜地清空了。

“好不好玩呀?”记者问。

“好玩!太好玩了。”孩子们答。

“为什么呀?”记者接着问。

“不知道,反正就比坐在教室里好。”孩子们说。

望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身影,常乐小学负责人黄荣发半开玩笑似地说:“经常下地干活的孩子不容易生病,更不容易抑郁。”

黄荣发,正是“快乐课堂”的发起者。

“我们一开始做素质教育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我们这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黄荣发说,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占八成,父母外出打工,基本由爷爷奶奶隔代照顾。因此,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独立生活的能力。

于是,学校就尝试探索把许多原本是家庭教育的内容,放到学校里来做。比如,如何种田、做饭,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和大自然友好相处。

如今,学校开设了劳动课、烹饪课、收纳课、叶画特色美术课、野外生存训练等课程,帮助孩子们培养各方面的生活能力。

同学们在学着打糍粑。

学做饭

让留守儿童学会照顾自己

烹饪课的内容是江津中山古镇的一道名菜——石板糍粑。

这道菜工序复杂,纯糯米需经过泡、蒸、舂、烤等四个步骤。

上课铃一响,五年级学生余荣晨就一溜烟从教学楼上跑下来,紧随其后的是他的姐姐余荣娜。

在操场上提前搭建好的“露天厨房”里,老师们把蒸好的糯米拿出来,放入石碓窝里,孩子们一拥而上,手持圆形木制糍粑棒,对着里面的糯米饭狠劲地舂起来。

舂好的糍粑需要用手揪出,做成规整的圆饼。这是姐弟俩第三次自己动手做糍粑,在这个考验技术的环节,姐姐的动作明显熟练很多,弟弟则略显笨拙。

石板糍粑,边烤边吃美滋滋。

将糍粑放在在一块烧热的石板上,经过烤制过后,再加入黄豆面和白糖,柔软细腻、香甜酥脆的糍粑做好了。

在操场旁的百年梧桐树下,余家姐弟俩坐在一起,姐姐贴心把一块糍粑放进弟弟口中,其他学生们也陆续开始品尝他们的劳动成果。老师们也围坐过来,跟孩子们讲起这道菜的历史。

为何要开设这样的烹饪课?黄荣发解释,这里的留守儿童,不比那些父母时刻在身边照顾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做饭,学会用火和用刀,是最实用的,也是提升他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直接手段。

“课堂选择的菜谱,也是我们当地的非遗美食,也希望通过课堂,让孩子们更热爱故乡。”黄荣发补充。

同学们在美术课上制作叶画。

树叶上作画

教孩子们捕捉身边的美好

当高年级的孩子们在打糍粑时,低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一节特色的美术课——叶画。

叶画,讲究借叶子的形状、色彩、纹理、筋脉、褶皱,依势作画。山里最不缺的就是树叶,叶画课也在常乐小学上了近十年。

课堂上,孩子们一笔一画,画得很是认真。

“我觉得专心画画的时候很快乐。”

“我觉得画画很自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我把想说的话告诉叶子,随风而去。”

“我长大了想当一个画家,把这片山里的故事讲给所有的爸爸妈妈听。”

课堂上,孩子们这样表达着对叶画课的喜欢。

快乐不仅仅在课堂上,还在山林间。因为这些画画的叶子,都是孩子们亲自去山上捡的。

无数个天气晴好的午后,老师带着孩子们上山捡树叶。孩子们一边捡,老师一边提醒:叶画课上用的树叶,一定要颜色鲜、形状怪、树叶老,这样最终成画才够漂亮。

“我们的孩子生在山里,长在山里,我希望通过美术课,让他们捕捉身边的美好,也深深爱上山里的一切。”美术课老师钟友先说。

周浩轩给家人做饭。

“快乐课堂”见成果

“娃儿很能干,啥子都会干”

从常乐小学出来,继续往山上爬大约20分钟,再走过一段青石板路,便到达学生周浩轩的家。

一米二的个头,比灶台高不了多少,但却挡不住“大厨”的威风凛凛。

他准备做一道“红烧鸡腿”。腌制、剔骨、烧油,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很难想象他只是个刚上四年级的孩子。

“奶奶,吃饭了!”饭熟了,周浩轩站在门口把奶奶喊进屋。

平时,周浩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过年回来一次。奶奶拉着记者,不停地夸孩子:“有时候我在地里干活回来晚了,来不及弄饭了,回来一看他已经把饭弄好了。我们其实也舍不得他干活儿,但娃儿很能干,啥子都会干。”

周浩轩家的土坯房内陈设简单,但走进卧室,打开衣柜,分类清晰,折叠整齐。这让记者很惊讶。

“老师们教过我们,要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周浩轩解释。

黄荣发看到周浩轩家的这一切,仿佛看到“快乐课堂”的成果,很是欣慰。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是对我们素质教育效果的最好检验。”黄荣发说,孩子们能够将习劳课上的所学用到生活中,这让他很是欣喜和感动。

最近,黄荣发想把自己刚上二年级的小儿子,从城里接到常乐小学来读书。

“我大女儿已经高考了,她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但我越来越发现她在成长中缺失了很多东西。这些缺失,我希望不要出现在小儿子身上。”黄荣发认为,常乐小学的“快乐课堂”,能让小儿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快乐课堂”探索两年来,还有个明显的变化——“孩子们更自信了,脸上的笑容变多了。”黄荣发笑着说。

未来,黄荣发还在设想推行一个“代理家长”计划,吸引一批城市家长带着孩子来常乐小学读书,同时这些城市家长可以担任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通讯员 赵颖竹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中国公益资讯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