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记者 伊永军)如何推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与选拔?如何打破学段培养壁垒,做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12月16日,2023年拔尖学生培养暨“高中高校衔接教育”交流研讨会在重庆南开中学召开。
2023年拔尖学生培养暨“高中高校衔接教育”交流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华龙网记者 伊永军 摄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学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重庆市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联盟、课堂内外、重庆南开中学联合承办。
来自全国306所高中、30余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全国科协系统的1100余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集思广益,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地。
大会邀请了6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知名竞赛教练为与会者分享各自领域内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在主会场外,还同期设置了6个分会场,分别进行高中高校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交流会,以及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等5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交流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作报告。主办方供图
在主旨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围绕《高等教育改革的西湖实验》分享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面对人才难题所进行的实践。他以自己曾经作为一名“竞赛生”的心路历程,呼吁教育改革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寻求创新点。
施一公谈到,科技自立自强始于教育,重点在基础教育。培育拔尖人才要厚植中国情怀,培养创新精神,挖掘个性潜力,锻炼“跨界”思维。要强调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注重世界观、价值观的构建,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优秀品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作报告。主办方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建议教师们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他认为,培养创新能力,教法比教材更重要。教师越和气,学生越强大;学校越民主,学生创新能力越强。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雅特聘教授曹庆宏作报告。主办方供图
谈及创新人才培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雅特聘教授曹庆宏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建教育,重塑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编制突出创新能力的作业,考察实践智慧和动手能力。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肖力作报告。主办方供图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肖力以该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为例,介绍了南开中学提炼出的4条培养目标:整体优秀、拔尖显著、特长突出、素质全面。该校开设的“公能”课程体系、情感课程体系、志向课程体系,为拔尖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实践案例。
重庆市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联盟秘书长、课堂内外副总编辑赫学颖作报告。主办方供图
重庆市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联盟秘书长、课堂内外副总编辑赫学颖介绍,在重庆市科协的领导下,在各中学和竞赛联盟的共同努力下,重庆2023年五项学科累计参赛人次超过17万,形成了良好的竞赛参赛氛围。
在高中高校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交流会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招办负责人现场与各省市教育局、知名中学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圆桌会议上,现场嘉宾讨论热烈,为高校高中衔接教育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