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重庆丨王治伦:自费建乡村书屋 守护了21年_中国公益资讯网
自定内容
2023·感动重庆丨王治伦:自费建乡村书屋 守护了21年
编辑:小益   发布于:2023年12月19日    文字:【】【】【

编者按:

他们是传递善意的普通人,是正能量的有形注脚。他们以感动的力量,让城市更温暖。

平凡孕育伟大,感动传递力量。即日起,华龙网开启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展播,一起走近20位候选人。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一位老人,一间乡村图书室,21年来,添置书籍上万余册,累计接待群众近3万余人次……

在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这间乡村图书室不仅助力近千名学生走出大山、考上大学;还为村民、种养殖大户、企业搭建起交流沟通平台……

图书室创建者王治伦的故事,也感动了越来越多人,照亮着村落阅读之路。

王治伦在“守一”图书室翻阅书籍。受访者供图

农家小院里的公益书屋

一开就是21年

米兰村“守一”图书室内,古稀之年的王治伦像往常一样,打开灯光,清扫地面,烧好热水泡好茶。等待着前来看书的村民。

这间图书室,虽然面积不过60余平方米,却藏书万余册。

推开图书室大门,潮湿的空气里夹杂着一股浓浓的油墨香,三面墙壁靠着几列老旧的书架,整齐摆放着各类报刊、书籍,大厅摆放着4张长条桌子,下边的凳子却不尽相同:条凳、塑料板凳、老藤椅……

21年间,这里一直敞开大门,成为周边村民获取知识的“加油站”,同时也是他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

据统计,“守一”图书室每年免费发放、借阅农业农技、少儿、科技、养身等书籍2000余册,为村民、企业、种养殖大户解困支招、牵线搭桥提供了平台,通过阅读帮助村民改掉不良嗜好,公益接待、辅导的学生、村民近3万余名,从“守一”图书室走出大山、拥抱梦想的大学生上千名。

王治伦也因此荣获“全国乡村阅读榜样”“市级乡村阅读榜样”“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最美合川人”等称号,“守一”图书室被命名为“重庆市书香大院”。

王治伦给村里孩子讲书。受访者供图

多方筹措

他自筹资金建图书室

王治伦为何会想到建图书室?这还要从半个世纪前说起。

王治伦的祖父王守一酷爱读书,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书籍。王治伦从小与书相伴,哪怕是到坡上种地,兜里也总是装着一两本书。

农闲时,村民们聚在一起打牌娱乐,有时为了几块钱争得面红耳赤。“我当时就在想,要不把家里的书拿出来给大家看,总比打牌好,有些书是专门教农民科学种田的,说不定还能帮大家增加收入。”

2001年,王治伦通过在外务工,手中攒了一些钱后主动找到米兰村村委会,表达了自己想修建一个农家书屋的想法,米兰村村委会第一时间上报龙凤镇党委,开始了协调土地、联系图书、募捐筹资等工作,支持王治伦的想法。

建房、修桌、购书,“守一”图书室就这样开始修建。2002年春天,“守一”图书室建成,正式开放。

来来往往的村民看到图书室,都不禁停下脚步进来看看,有些坐下来喝口水摆龙门阵,放学回家的娃儿看到有桌椅板凳,也放下书包写起作业……“守一”图书室渐渐成了村里人最多的地方。

“守一”图书馆室组织的阅读活动。受访者供图

两代人接力

有一个读者就不关门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农村人口的减少,近年来,王治伦发现,来看书、借书的人越来越少。图书室还有没有办下去的必要?成为避不开的问题。

要是继续办,每个月要支付近200元的水电费以及维护管理费;要是关了,这十多年大家的付出都白费了,更对不起曾经给予图书室帮助的人。

因为在米兰村,被“守一”图书室改变生活的不乏其人。

村民王云金、王云成经常到“守一”图书室看书,慢慢戒掉了打牌的不良嗜好;“90”后王典,借阅了不少销售类的书,2016年他返乡创业开起了酒庄……

龙凤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李云说:“过去一些村民喜欢打牌,娃娃写作业都没地方,多亏‘守一’图书室给这些娃娃提供了看书、写作业的清静环境。在王老师影响下,一些村民也爱上了看书。”

为了让图书室重新热闹起来,当地政府把还这里作为镇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以及节假日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并推举王治伦成为活动组织、开展的带头人。

王治伦和阅读爱好者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还是想把这个图书室办下去。”王治伦说,平时人不多,但是到了周末、节假日,来看书、写作业的人还是不少。

让王治伦欣慰的是,现在不少周边村镇的人也会不时来“守一”图书室。在外打工的大儿子王勇前年也回来接班了,他向父亲承诺——图书室的大门会永远敞开!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中国公益资讯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