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重庆有些什么故事 听听重师这两位博士怎么说_中国公益资讯网
自定内容
老舍在重庆有些什么故事 听听重师这两位博士怎么说
编辑:小益   发布于:2023年10月07日    文字:【】【】【

华龙网讯(记者 刘岱松)昨(29)日,由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老舍在重庆”专题讲座在北碚举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熊飞宇、付冬生在北碚老舍旧居与市民、文学青年畅谈老舍在重庆的往事。

讲座现场汇聚了大量文学爱好者。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发

北碚素有“三千名流汇聚北碚”的说法,这其中不免要提到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名篇《四世同堂》,而该书的作者老舍曾在北碚有诸多故事值得回味。

从1938年8月14日老舍抵渝,1946年2月13日应美国国务院邀请离开,除随慰劳团北上、赴滇讲学和成都开会等短暂离开外,老舍在重庆生活、工作和写作近八年。

讲座现场。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可算作老舍的第二故乡,这一时期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付冬生表示,在重庆,作为“文协”总务部主任的老舍组织并参加文艺界抗敌救国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同时,他还创作了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民族的抗战努力宣传。

讲座现场以座谈会形式举行。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发

期间,先生先后居于大梁子青年会、白象街88号《新蜀报》报社、南泉,并于1943年定居今北碚天生新村63号“老舍旧居”,这也是老舍先生居住时间最久、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1944年,老舍在重庆北碚开始了他人生中一部重要著作《四世同堂》,用两年多时间,他完成了该书前两部分——《惶惑》《偷生》。这段时期是作家一生中最为困顿的时期,在北碚的日子里,老舍生活清贫,更屡受盲肠炎等病痛折磨,但他依然在这样一个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四世同堂》。

讲座现场。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本次讲座以座谈会的形式召开,该活动系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参与重庆市经济文化建设活动之一。

讲座在老舍旧居举行,如今旧居已经打造成了文学爱好者喜欢的打卡点。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发

长期以来,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坚持立足重庆,开放性地开展重庆抗战文史研究。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是重庆师范大学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抗战文学研究室,也是国内高校成立的首家有关大后方抗战文学的研究机构,该机构曾参与编纂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的系列图书《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在此基础上,为推进重庆抗战文史研究的发展,凝练更具特色的研究基地,促进学科平台的建设,2004年又重新组建“重庆师范大学抗战文史研究中心”。2006年该中心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正式命名为“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创办于2009年10月的《抗战文史研究》是基地独立编辑出版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刊发国内外高水平的抗战文史研究论文。现已出版第六辑。

讲座结束后与文学爱好者一起合影。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发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中国公益资讯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