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巫溪|高山辣椒红了 胜利村百姓日子也更旺了_中国公益资讯网
自定内容
乡村振兴看巫溪|高山辣椒红了 胜利村百姓日子也更旺了
编辑:小益   发布于:2023年10月07日    文字:【】【】【

编者按: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作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重庆市巫溪县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今,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版美丽图景正在巫溪大地徐徐展开。

从春天出发到秋天的收获。华龙网联合巫溪县委宣传部、巫溪县乡村振兴局及各乡镇推出《乡村振兴看巫溪》系列报道,讲述一个个村庄的蝶变。

华龙网讯(冉长军 通讯员 冉梦竹 贺裕思)“我们胜利村村支两委有信心把产业搞好,做大做强。”日前,“乡村振兴、产业比拼”擂台大比武活动第二片区复赛在巫溪县胜利乡胜利村成功举行。

胜利村党支部书记袁小平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入围了县级总决赛。

“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收获颇多,可以借鉴不同乡镇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恰逢当地高山辣椒上市,比赛结束后,袁小平盛情邀请各参赛党支部书记去参观村里的辣椒种植。

近年来,胜利村发展越来越好,高山错季蔬菜、高山农家乐、厚朴中药材、肉牛养殖、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当村民聊起这些大事小情时,这一切都与袁小平有关。

袁小平查看辣椒长势。 吴丹 摄

携手乡亲走上新路子

袁小平今年50岁,中等个头,小麦肤色,一笑起来眼周全是褶子,全身上下透着乡里人特有的质朴和踏实。村民们亲切地叫他“老袁”。

18岁那年,袁小平外出务工,曾在山西承包煤矿。后因父亲去世、母亲体弱多病,弟、妹无人照顾,家中缺乏劳动力而返乡。

一待就是30年。袁小平先后担任了村里的会计、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寥寥无几,村里的基础设施较差,信访矛盾不断,吵架、打架时有发生,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生于斯长于斯,袁小平对村里纠纷不断的日子深有体会。从担任村干部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带领268户1108名村民把产业发展好,能够有挣钱的门路。

“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村里的土地问题。”2019年10月,袁小平正式担任胜利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按照“小业主、大园区”模式,通过置换、租赁、入股等方式,规范有序引导土地流转500余亩,解决集约土地难题,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随后,他积极争取资金,整合蔬菜大棚、完善生产便道、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积极筑巢引凤,成功引进种植大户扎根入驻,以流转出租模式实现村集体增收18万元。

“什么都不用我们操心,平时只需做好管理就行。”种植大户王洪兵告诉记者,村里推行的是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采摘、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为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袁小平的带领下,胜利村累计培育公司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其中蔬菜种植合作社1个,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达600亩,年产商品蔬菜1500吨、产值突破600万元。

“胜利村要想真正取得发展的胜利,还得产业盛。”袁小平看着日益兴旺的村子,由衷感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才是关键。

村民忙着打包辣椒。 吴丹 摄

做强集体经济好日子有奔头

眼下正是高山辣椒进入采摘期,胜利村的大红椒长势良好,一株株鲜嫩欲滴的辣椒挂满枝头,硕果累累。

“挑选的时候要仔细看,有瑕疵就不能装箱。”初秋的胜利村在一场大雨之后显得更加凉爽,袁小平难得闲下来,一早就来到祥胜专业合作社看看。

20余名村民正在集中作业,挑选、称重、包装……大家各司其职,将一箱箱红辣椒打包,准备发往广东、湖南、湖北、上海等地。

“村里今年发展了500余亩高山辣椒,主要有大红椒、螺丝椒等,最大的有 6两重。”袁小平告诉记者,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模式,按3:6:1比例配股、6%保底分红,“仅仅错季蔬菜种植,今年就能给村里带来500万元左右的收入,带动近100余名当地村民务工增收。”

回想起胜利村近四年的发展,袁小平心里有本经济账:利用扶贫资金建设35千伏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年收益1.9万元;流转山林5270亩用于项目开发,实现年收入26.35万元;整合乡村振兴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肉牛养殖场,2022年共养殖肉牛66头,今年10月可出栏,预计年收入达110万元。

袁小平介绍,胜利村平均海拔近900米,左有郁郁葱葱的青龙山,右有威武的白虎山,老鹰岩栈道可观胜利村全貌及孔梁水库,是夏季避暑纳凉圣地,也是发展高山错季蔬菜的天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优势。

目前,胜利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袁小平说:“现目前高山避暑农家乐有13户,直接产生200万元效益,今年还完善了村级旅游接待中心,通过转租模式,实现村集体年收益3万元。”

“我们将围绕乡村旅游,在胜利村建立起休闲步道、游乐园等设施,促进农旅融合……”对于村里下一步发展,袁小平信心满满。

时刻把困难群众记心间

“2月4日,为何大友办理产权证,并送往其家里。”“4月20日,上门了解邱晓林的生活及健康状况。”……一本本台账记录着袁小平的日常。

多年来,袁小平始终把群众满意当作自己的工作信条,只要有时间,都要到村民家中串一串、拉家常,把群众的困难“兜”上来,“作为村干部,必须要与群众搞好关系,才能做群众的贴心人。”

“说到袁书记,我有太多感谢说不完。”七旬老人陈大秀之前在辣椒基地务工,他的老伴年事已高且肢体二级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儿子也体弱多病一直休养在家,一家三口没有太多的收入来源。

为了帮扶陈大秀一家,在村里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后,袁小平主动找到种植大户,提议陈大秀负责在大棚里采摘辣椒。“要不是袁书记,我这个年纪到哪里都不收,根本不敢想在家门口能找到100元一天的工作。”

“那次我生病都是他专门去给我买药,药钱都不收,对我们太照顾了。”79岁的何大友与77岁的老伴廖雄秀住在离村办公室较远的2社,今年4月初,何大友发烧躺在床上,儿子常年在外务工无法照料,天还下着雨,这可急坏了本就腿脚不便的廖雄秀。

恰好当天袁小平上门走访,得知何大友已烧得厉害,又没吃上饭,他在了解病情后,开车前往乡里的药店,买好退烧药、感冒药,打包好饭菜一并为老两口送去,缓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村民相信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只有他们钱包鼓起来了,过上好日子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才能走稳走实。”袁小平信心十足地展望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山头。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中国公益资讯网 
图片